熱點資訊
-
努力與幸運
2022-06-23
-
守得初心綻芳華
2022-06-29
-
一三一公司 開展“安全生產月”警示教育培訓活動
2022-06-17
-
搭起“連心橋” 辦好“貼心事”
2022-06-21
-
繪就青春萬卷圖
2022-06-16
日前,陜西煤田地質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召開“十五五”發展規劃部署會,將地熱能和生態修復兩大板塊列為公司戰略規劃,揭開了環境治理能力發展的新篇章。
近年來,研究院公司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密集和資質齊全的優勢,拓展產業布局和業務范圍,在新質生產力賦能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積極探索。
起飛,服務礦山復綠
近年來,研究院公司以“低空經濟”賦能,利用傳統手段和無人機相關技術結合的方式,采用無人機建模、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技術,推動降本增效。這是公司協調現有業務板塊,有側重地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礦山地形圖測繪是實施生態修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程設計工作的重要技術手段。使用無人機后,一方面測繪效率更高,1名飛手單日可完成5平方千米的三維模型采集工作,大大降低了礦山施工安全隱患,減少了人工成本投入;另一方面測繪結果更直觀,通過對比修復前后的正射影像圖,可以清晰地看到礦山生態狀況的變化和改善情況,更準確地提供技術支撐。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歷史任務。陜西省是能源大省,也是煤礦大省,因此,煤礦生態修復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研究院公司自2016年引進無人機正射影像助力生態修復以來,累計完成無人機正射攝影100余次,指導完成生態修復總面積100平方千米。2024年,公司先后完成了“蒲城縣橋山(藥王山片區)礦山生態修復”等4個項目,實現百分百礦山邊坡復綠。
這個供暖季,綠意盎然
2023年末,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大崗子鎮的“中深層地熱能供熱項目”進入實際供暖階段。
作為工程總設計單位,研究院公司與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對接,完成該項目的地質工程設計、熱力站建筑工程設計、熱力站供熱工藝系統設計、輸配管網工程設計及總體自動化控制設計,并順利完成8口中深層同軸換熱型地熱井的技術服務工作,總進尺21049米。這是吉林省首個“地熱+”新能源供暖示范項目,相較于傳統燃煤鍋爐,大崗子鎮一個供暖季可節約標煤3822噸,減排二氧化碳9388噸,環保效益顯著。
“我們是搞地質和煤田勘查出身,熟悉地下構造,對地下熱水的賦存空間、運移方向、運移能力、水的換熱和傳導方式都有專業的把握,這也是我們的優勢。”研究院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申小龍說。公司全力支持科研創新,2024年11月,高級工程師羅娜寧申報的“一種提升水熱型地熱井群采灌效率的方法”獲得發明專利證書。這是研究院公司在獲得多項實用新型專利之后取得的又一地熱領域自主創新成果。
從翱翔藍天的無人機到滾動在地層深處的熱泉,陜煤地質研究院公司聚焦地熱能和生態修復兩大板塊,不斷探“天”索“地”,發展新質生產力。未來,研究院公司將繼續發揮資質、人才和專業優勢,利用全產業鏈的技術思路,推動科研成果在具體工程上的實踐,用實際行動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